刘爱华获第三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2011-05-01    编辑:

【编者按】  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自治区政府奖,也是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设一、二、三等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我校在第三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评奖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29名,三等奖38名和一个优秀组织奖。这些获奖成果凝聚了我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对提高我校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新闻网陆续对我校获得第三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的成果进行介绍,希望我校获奖者再接再厉,努力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同时也希望全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向他们学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学术意识,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为构建和谐的内蒙古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爱华的论文《中国和平外交之路的回顾与反思》获第三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

 

    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将中国和平外交分为两个30年。认为中国和平外交的第一个30年是中国对外关系重要的起步时期。中国外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务虚走向务实,其外交理念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中国和平外交的第二个30年,外交理论和政策以及外交实践更加成熟稳健。外交注入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经济外交、多边外交、公共外交、全面参与国际机制等成为新的亮点。

 

    论文成果提出正确把握时代基本特征是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是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动力,妥善处理边界问题是建立周边睦邻友好关系的基础,积极参与国际机制是维护国家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制度保障等基本经验和基本发展规律。进而提出21世纪初期至中期是中国越来越被不同类型国家视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关键时期,将会引起现有国际战略力量的结构性改变,引起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关注和主张的改变,引起更多的战略共识与分歧,引起对华外交政策的诸多调整,也会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予更多更高的期望。

 

    该论文结合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探求中国对外关系的规律性所在,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性和具有权威性较强的核心刊物上,一经发表就被国家级学术刊物全文转载。

 

    《中国和平外交之路的回顾与反思》发表于《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9年11期全文转载。

 

    作者简介:

 

    刘爱华,女,满族,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自治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负责人。2002年至2010年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政治理论部主任。自治区精品课程主持人,校级精品课程主持人。内蒙古大学“513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人选。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内蒙古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内蒙古政治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对外关系研究。主要科研成果和获奖:出版专著《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1部,参加撰写专著2部,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有6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要代表作有:“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从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看日美关系的演变”、“论新型党际关系”、“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政党外交新局面”、“中国和平外交之路的回顾与反思”等。曾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政府奖,共计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主讲课程:给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科学社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规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现代国际关系》等课程。

 

    主要教学成果:主编内蒙高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统编教材4部,荣获全国“两课”优秀教材奖。荣获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2004年荣获内蒙古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荣获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工作者称号。



关闭